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相继取得突破。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群体性突破的时期已经到来,电动汽车将迅速大规模进入市场。

    

    据国家电动车专家组组长黄佳腾介绍,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在电动汽车整车设计、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高性能电池方面,深圳雷天绿色电动源公司开发的锂离子电池续驶能力达到3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可充电次数1000次以上,单台车电池成本4万元左右。深圳中星汽车制造公司研制的超级纳米碳纤素电池容量是一般铅酸电池的11倍,能量比功率可达1000WH/Kg,充电仅需10分钟就可以完成,寿命可达10年以上,价格为锂电池的二分之一,体积为锂电池的三分之一,均展示出明显的商业化前景。此外,东风汽车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开发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发的新型电池材料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电机与电控系统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全数字化开关磁阻电机、中船712所开发的永磁无刷电机、中国科学院北京三环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出电动汽车专用的7.5KW轮毂电机、哈工大开发的EV96-16.8KW多态轮毂电机,都是我国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技术的重大突破。


    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教授认为,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汽车工业的巨大惯性,我国汽车工业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包袱要轻得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也强得多,在有些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机会和可能性很大。


    目前,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已依托国有大型汽车企业成立了电动汽车股份制公司,这些地区正在加速建设产业基地。


上一篇:国家“863”项目混合动力轿车控...
下一篇:第六届电机及系统国际会议成功举...

分享到